2025-10-26

韓國濟州島機場吸煙室設有:傳統紙菸吸煙室與電子菸吸煙室,區分兩種不同群族,與台灣菸害防制法混為一談的做法形成巨大對比。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提供。

台灣菸草減害研究院、台灣菸草減害協會、台灣威卜菸草減害網路媒體與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今(14)日發布《韓國濟州島電子菸與加熱菸政策及市場考察報告》,指出韓國政府在新型菸品管理上採取「減害導向、納管課稅」的政策模式,允許電子菸與加熱菸在受規範的環境下合法販售,並藉由明確稅制與場所管理,兼顧公共衛生與消費者權益。此模式與台灣目前「全面禁止、從重懲處」的法規形成鮮明對比,提供未來修法的重要借鏡。


便利商店合法販售 七成使用者不再吸紙菸

報告指出,在濟州島各大連鎖便利商店(如 7-11、GS25),電子菸與加熱菸產品皆設有專區陳列,並以電子看板播放宣傳影片,顯示政府採取「納管而非禁絕」的管理思維,根據研究,超過 70% 的加熱菸使用者已不再抽傳統紙菸,紙菸銷量呈現明顯下滑,顯示民眾正以較低風險菸品取代燃燒式菸草。

此外,濟州市街頭隨處可見電子菸專賣店,店內須驗證年齡方可購買,報告指出,這種「合法管道+嚴格年齡驗證」制度有效避免地下交易與產品品質失控,展現韓國務實的菸草減害治理模式。


吸菸室分流管理 落實風險分級概念

在公共空間管理方面,濟州國際機場設有「電子菸專用吸菸室(Vaping Lounge)」與「紙菸吸菸室」兩類區隔空間,並配備獨立通風系統,這種「風險分流」的做法被報告形容為「落實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減害精神於實務」。

此外,濟州各觀光景點與停車場皆設有遮棚式吸菸亭,並以多語言「Smoking Area」標示,引導吸菸者集中於指定區域,兼顧非吸菸者健康與旅遊觀感,報告對比指出,台灣許多場所仍僅以簡易菸灰桶代替吸菸亭,隔離效果有限。


免稅店公開展示 入境規範明確寬鬆

在濟州國際機場免稅店內,可見菲利普莫里斯(PMI)與英美菸草(BAT)等國際品牌的減害菸品專櫃,展示 IQOS Iluma、TEREA、Vuse GO 等系列產品,韓國海關允許成年旅客在免稅額度內攜帶合理數量的電子菸與加熱菸入境,並將其視為一般菸品課稅管理。

相較之下,台灣現行法規全面禁止攜帶任何電子菸或加熱菸入境,違者最高可罰新台幣五百萬元,報告指出,這項禁令不僅造成旅客混淆,也使台灣與鄰國(韓國、日本)之間的政策脫節。


政策比較:韓國課稅納管、台灣重罰禁售

報告彙整兩國法規差異:韓國允許電子菸與加熱菸合法販售並課稅管理,而台灣仍禁止製造、販售與展示;韓國吸菸室區分電子與傳統紙菸,台灣則混用;韓國禁菸標示未將更新納入「No Vaping」,台灣則尚未涵蓋電子菸相關字樣。

王郁揚指出:「韓國模式證明,將減害菸品納管並課稅,有助提升政府稅收與公共健康,同時遏止黑市盛行。」


專家呼籲修法轉型 建立以人為本的菸害防制新局

報告建議,台灣應儘速修訂《菸害防制法》,將電子菸與加熱菸納入合法管制體系,刪除對持有者的修法條文,並設立零售許可與品質監管制度,同時建議比照韓國模式,在大型場站設置「電子菸/加熱菸專用吸菸室」,推動「No Smoking/No Vaping」雙語警示標示。

報告總結強調:「台灣應以『菸草減害、法制納管、國際接軌、無煙台灣』為核心理念,從懲罰思維走向科學監管,讓公共衛生與個人選擇達到平衡。」

《韓國濟州島電子菸與加熱菸政策及市場考察報告》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po-WWoX4c8mXS5FGbGfLigwplpADym5_/view?usp=sharing

 FB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