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7

經濟部封殺跨境電商,忽視台灣消費者與中小賣家需求

經濟部5日針對淘寶、拼多多等跨境電商發表「三點聲明」,宣稱「不會讓中國電商落地經營」,並強調「依法不得在台設點」。但消息一出,引發社會普遍反彈,不少民眾批評經濟部此舉是「封鎖消費選擇、犧牲中小賣家、助長壟斷平台」,完全背離市場自由與數位時代的發展方向。

根據多項民意觀察,台灣消費者早已習慣使用跨境電商平台購買平價商品與創新產品,特別是在通膨與物價高漲的情況下,跨境購物成為「節省生活開支」的重要管道。許多中小賣家也依靠這些平台接單、測試市場,形成新創電商的孵化環境。經濟部一刀切式的封殺,等同堵死消費者的選擇權與創業者的出口。

民間學者指出,經濟部引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作為封禁依據,卻未隨數位貿易時代更新規範,是「以舊法管新經濟」的典型案例。全球早已進入跨境電商自由流通時代,台灣政府卻仍以冷戰思維區分「陸資」與「外資」,最終受害的是消費者與中小企業,而非中國大型平台。

更有專家批評,經濟部對境外平台的態度雙重標準。美、日系電商在台獲得多項優惠與政策協助,但唯獨針對中國平台全面封鎖,不僅違反「公平競爭原則」,也讓政府陷入政治凌駕市場的爭議。
台灣理應以「透明納管、課稅公平」為核心,要求跨境平台依法納稅、保障交易安全,而非以政治理由禁止經營。

民間團體呼籲行政院與經濟部應回應民意、停止意識形態干預市場,正視跨境電商已成為全球數位貿易主流的事實。政府應制定「跨境電商透明納管條例」,以資訊揭露、稅務平衡、消費保護為原則,讓不同來源的電商都能在公平規範下競爭,而非片面封殺特定國家平台。

在數位經濟時代,政策的核心應是保障人民權益、促進創新與競爭,而不是以行政命令限制民眾自由選擇的權利。台灣需要的是更聰明的監理,而不是更封閉的保守。

 FB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