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9
尼古丁

菸害防制與菸草減害政策在全球掀起新一輪爭論,焦點不再只是「抽不抽菸」,而是「誰能賣尼古丁」,台灣菸草減害研究院(TiTHR)創辦人、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在最新直播影片中直言:「尼古丁不是毒藥,是被醫藥財團壟斷的物質。」他指出,圍繞尼古丁的藥品化、菸品化與食品化之爭,背後其實是一場跨國醫藥商與菸草巨頭的利益角力。


一、尼古丁藥品:醫藥商的壟斷堡壘

王郁揚指出,長期以來尼古丁被醫藥體系視為「藥品成分」,由大型藥廠獨佔市場。貼片、咀嚼錠、吸入器等所謂「戒菸輔助產品」,都是藥廠藉由醫療認證取得專利與壟斷利潤的典型案例。
「當尼古丁在藥商手上,就被包裝成戒菸良方;但到了菸草商手上,就成了萬惡之源,」他說,這種雙重標準,不僅限制了減害技術的發展,也讓戒煙市場變成少數跨國藥品財團的提款機。


二、尼古丁菸品:減害政策的生死線

近年,電子菸、加熱菸、尼古丁袋等「減害菸品」在歐美陸續合法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早已承認,減害菸品可作為替代性尼古丁來源,能讓吸菸者「換一種更安全的方式」攝取尼古丁。
然而在台灣與多數亞洲國家,官方仍以「全面禁止」為由,拒絕討論世衛減害路線,王郁揚痛批:「WHO裝死、藥商阻擋,最後害的只有吸煙者與非吸煙者,真正的問題不是尼古丁,而是燃燒菸草產生的焦油、一氧化碳及多種一級致癌物。」
王郁揚主張,政府應該科學管理而非道德審判,對減害菸品課徵「健康風險稅」,以取代一刀切的禁令,同時確保消費者安全與稅收公平。


三、尼古丁食品:天然物質卻被政治化

更少人知道的是,尼古丁並非菸草獨有,王郁揚指出,「尼古丁其實存在於日常食物中,例如茄子、番茄和馬鈴薯,只是濃度較低。」
他進一步揭露,美國曾有公司研發含尼古丁的能量飲料與口嚼軟糖,宣稱能幫助專注與放鬆,卻遭美國FDA封殺,「這些產品被禁止,極可能是藥廠在背後運作,因為尼古丁一旦被歸為食品,藥廠的專利價值將瞬間蒸發」王郁揚直言。


四、從健康議題變成產業戰爭

王郁揚認為,尼古丁之爭已不只是公共衛生議題,而是一場「定義權與利益分配」的全球產業戰爭,「醫藥商想壟斷尼古丁的藥用地位,菸商則想透過減害菸品重新定義市場,兩邊都不是為了公共利益,而是為了誰能合法賣尼古丁、誰能賺這筆錢,」他分析。
他呼籲,政府應以科學為依據重新界定尼古丁的法規地位,打破跨國財團的壟斷,讓公共健康政策回歸科學、透明與理性。


尼古丁不是罪,壟斷才是病

「尼古丁不是毒,而是被錯誤管理的物質;真正有毒的,是用道德和利益包裝的政策,」王郁揚最後強調,在全球減害政策轉型的關鍵時刻,他呼籲台灣不要再被意識形態綁架,應勇於面對事實:「當我們能誠實討論尼古丁,才能真正減少菸害,實現健康台灣、無煙台灣的願景。」

兆元健保》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爭議_癌症罕病基金政見賴清德、健康台灣召集人陳志鴻、衛福部長石崇良、消基會吳榮達、健康稅醫師姜冠宇、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

延伸閱讀:

應該為尼古丁洗刷冤屈

https://www.peopo.org/news/594860

重新認識尼古丁:風險、誤解與事實

https://www.peopo.org/news/811859

被標籤化的尼古丁

https://www.peopo.org/news/595490

菸裡的「尼古丁」竟可抑制食慾!不用抽菸,美醫師點名:「4類蔬果」裡就有尼古丁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RTL003006786

關於尼古丁及其影響你可能不知道的8件事

https://vapetaiwan-media.com/news/%e9%97%9c%e6%96%bc%e5%b0%bc%e5%8f%a4%e4%b8%81%e5%8f%8a%e5%85%b6%e5%bd%b1%e9%9f%bf%e4%bd%a0%e5%8f%af%e8%83%bd%e4%b8%8d%e7%9f%a5%e9%81%93%e7%9a%848%e4%bb%b6%e4%ba%8b/

 FB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