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菸蒂明火易導致火災,王郁揚強調電子菸沒有菸蒂明火可減少火災問題,呼籲政府修法納管。圖:網路。

環境部長彭啓明昨日重提「菸蒂清除處理費」構想,擬仿效歐洲做法,要求在紙菸包裝加收處理費,以支應龐大的菸蒂垃圾清理成本。此舉雖立意在於改善街頭髒亂與資源耗用,但卻引發環團與菸民雙重質疑:一方面擔憂費用最終會轉嫁給消費者,另一方面則有人反嗆「既然付錢,就能理直氣壯亂丟」,恐怕導致反效果。

環境部長彭啓明日前出席「這還好吧?生活觀察環境展」時坦言,台灣每年銷售約362億支香菸,推估有25%被隨意丟棄,換算下來,每分鐘高達1萬7千根菸蒂流落街頭。為此,環境部正研擬三大措施,包括:一、全面調查菸蒂流布情形;二、研議課徵菸蒂清除費;三、推動末端資源化利用。

不過,環境團體提醒,若沒有足夠的調查數據佐證,貿然加收費用可能缺乏政策正當性。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執行長黃之揚指出,歐洲經驗顯示,雖然收費能籌措經費,但若缺乏有效監管與教育,吸菸族群不見得會因此改變丟棄習慣,更值得關注的是,當製造商把成本轉嫁到零售端,受衝擊的仍是一般消費者。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則提出不同觀點,他直言:「開徵菸蒂清除費只是治標不治本,真正的關鍵在於推動菸草減害,實踐無煙台灣。」他指出,傳統燃燒式紙菸是菸蒂垃圾的主要來源,同時也帶來火災隱患。根據消防單位統計,許多住宅與林地火警,都與未熄滅的菸蒂有關,消防員因此承受額外工作風險。

王郁揚強調,減少紙菸使用、推廣替代性減害菸品(如加熱菸、電子菸與尼古丁袋),才是長遠解決之道。他表示,這類產品不僅能降低菸蒂垃圾的數量,更能直接改善火災風險。「如果台灣真心要解決菸蒂公害,就應該把政策焦點放在『菸草減害』,而不是只用加稅或收費的手段去補漏洞。」

目前國內已有縣市嘗試菸蒂再利用,例如嘉義縣透過「混燒技術」將菸蒂摻入瓷磚製程,發現能提升強度。國外也有將菸蒂摻入瀝青鋪路的案例。然而,王郁揚認為,這些技術雖有助於資源循環,但若無法從源頭減少紙菸消費,仍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他建議,政府除了應審慎評估徵費制度,也應積極考慮「菸草減害政策」的導入,例如:將電子菸與加熱菸納入法規管理,並配合稅制調整與社會教育,引導吸菸族群逐步轉換。「這不只是環保議題,也是公共衛生與消防安全的交叉議題,若能以科學數據為基礎推動減害,台灣有機會真正邁向無菸蒂的環境。」

在全球追求循環經濟與永續發展的趨勢下,菸蒂處理問題已不單是清潔成本的議題,更牽涉健康、環保與社會治理。開徵「菸蒂清除費」或許能暫時紓解政府財政壓力,但是否能真正改變行為模式,仍有待觀察。專家與環團普遍認為,唯有同時結合減害策略,才能讓台灣社會從根本脫離「百億根菸蒂垃圾」的泥淖。

延伸閱讀:

減害菸品取代燃燒式紙菸對菸蒂環境污染及火災風險改善之效果分析

https://vapetaiwan-media.com/tithr-research-20250603-cigarettes-butt-risk/

電子菸減少菸蒂火災 王郁揚籲納管減少消防員工作量

https://vapetaiwan-media.com/news/%E9%9B%BB%E5%AD%90%E8%8F%B8%E6%B8%9B%E5%B0%91%E8%8F%B8%E8%92%82%E7%81%AB%E7%81%BD-%E7%8E%8B%E9%83%81%E6%8F%9A%E7%B1%B2%E7%B4%8D%E7%AE%A1%E4%BF%9D%E9%9A%9C%E6%B6%88%E9%98%B2%E5%93%A1/

百億根菸蒂垃圾無法可管? FCTC專家:菸草減害 無煙台灣
https://www.peopo.org/news/494859

【新聞稿】環境部菸蒂處理費政策引發爭議 菸民揚言繳費後「合法亂丟」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98967

回響/亂丟菸蒂…每分鐘1.7萬根 環境部擬祭3措施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9044389

 FB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