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麥可·彭博 (Mike Bloomberg)。圖:網路。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一期《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報》(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為控煙倡議者帶來了好消息:美國成年吸菸率已降至60年來最低。然而,儘管這是一項重大的公共衛生成就,CDC 與麥可·彭博(Michael Bloomberg)資助的團體仍對成年電子菸使用率上升發出警訊,儘管許多成年人正是透過這類產品來戒煙。

這份報告再次說明,數據經常被扭曲來妖魔化減害菸品。政策制定者必須警惕麥可·彭博資助計畫與納稅人支持的機構,如何持續散布與菸草減害產品(Tobacco Harm Reduction, THR)相關的錯誤訊息。

根據全國健康訪問調查(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資料,CDC 研究人員發現,成年吸菸率從1965年的42.4%大幅下降至2022年的11.6%,降幅達72.6%。儘管這無疑是一大公共衛生成就,CDC 卻選擇聚焦於2017年至2023年的趨勢,並將電子菸使用率與紙菸使用率作比較。

在2017年至2023年間,單純吸紙菸的成年人比例下降了26.7%,從2017年的10.8%降至2023年的7.9%,相當於減少了680萬名純吸紙菸者。同期,單純使用電子菸的成年人比例則增加了241.7%,從1.2%上升至4.1%,新增730萬名純電子菸使用者。

然而,CDC 並未肯定這項遠離最有害產品——紙菸——的進步,反而淡化成效,聲稱「自2017年以來,成年菸品使用率沒有改變」。這種說法源自該機構將電子菸歸類為「菸草產品」,儘管電子菸本身不含菸草葉,CDC 還呼籲採取布隆伯格支持的政策,如加稅與擴大禁菸區,來全面限制菸品與尼古丁使用。

技術上來說,電子菸自2011年法院裁定與2016年FDA認定規範以來,屬於 FDA 菸品監管範疇。但將電子菸與紙菸混為一談,嚴重誤導了其減害潛力。數百萬成年人仰賴電子菸維持無煙生活,公共衛生機關卻持續刻意忽視。

前 FDA 局長 Scott Gottlieb 早就認識到,必須建立一套能反映各類菸品風險梯度(continuum of risk)的監管制度。雖然尼古丁具成癮性,但造成吸菸相關傷害的並非尼古丁本身,而是燃燒紙菸與其數百種成分所產生、含有數千種有害物質的菸草煙霧。甚至連 WHO 旗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都認定「尼古丁不致癌」。

在風險光譜上,燃燒型紙菸最具危害,FDA 核准的尼古丁替代療法(NRT)風險最低,電子菸則大約比紙菸少害95%,口用尼古丁袋的風險則與傳統 NRT 相當。但大眾對此依舊誤解重重,202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61.2%的成年吸菸者誤以為尼古丁致癌,或不確定。

CDC 對電子菸的懷疑態度並非新鮮事。早在2009年,該機構就與其他聯邦機關召開電話會議,對電子菸發出警訊,2014年時,時任 CDC 局長 Tom Frieden 更否定電子菸有助戒煙,反而警告其會「重新美化吸菸行為」。

但科學證據卻與此相反。2019年的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發現,電子菸戒煙效果是傳統尼古丁替代療法的兩倍,加拿大、英國與紐西蘭等國衛生機構也都承認電子菸可作為戒煙工具。

2019年,CDC 對美國電子菸相關肺傷害(EVALI)事件的處理更助長了誤導。事後證實,這些案例幾乎全與非法 THC 電子煙產品有關,與合法販售的尼古丁電子菸無關。但 CDC 花了近半年才釐清這項差異,導致大眾觀感嚴重受損。

CDC 持續散播錯誤訊息,並不令人意外,畢竟億萬富翁布隆伯格對 CDC 基金會投入了數億美元,前 CDC 局長 Frieden 目前也擔任布隆伯格資助的公共衛生倡議「Resolve to Save Lives」負責人。如此的財務糾葛,對公共衛生政策的客觀性造成嚴重疑慮。

儘管 CDC 反對,數據仍非常清楚:成年吸菸率持續下降、青少年紙菸使用幾乎消失,青少年電子菸使用自2019年高峰以來也下滑。電子菸的普及導致紙菸銷量大幅減少,進一步證明菸草減害措施的有效性。

菸草減害正在田納西州(以及全美)發揮成效,不論公共衛生機關與誤導政客是否願意承認。

原始文章連結:

Latest CDC Data Confirms E-Cigarette Use Correlates with Declines in Smoking

https://www.realclearhealth.com/articles/2025/04/23/latest_cdc_data_confirms_e-cigarette_use_correlates_with_declines_in_smoking_1105928.html

 FB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