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檳榔業者反對衛福部檳榔惡法 工會呼籲召開公聽會

台灣檳榔自救會至行政院溝通檳榔專法議題。圖:台灣檳榔自救會提供。
針對衛福部推動《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一事,全國檳榔產業工會及從業人員代表今日聯合發聲,表達強烈反對立場。他們呼籲政府立即停止專法推動程序,並於修法前舉辦公聽會,廣納產業界意見,以確保政策符合社會實際需求與產業現況。
停止倉促立法,完善現行法規
檳榔產業代表指出,台灣檳榔使用人口自1970年代以來已從20%下降至4%,但口腔癌發生率卻逐年攀升,顯示口腔癌的致病因素複雜,包含吸菸、飲酒及其他生活習慣等多重原因。業者強調,政策應以科學數據為基礎,避免將單一行為的健康風險絕對化。他們呼籲政府停止對檳榔產業施加專法限制,改以完善現行法規進行合理管理。
呼籲召開公聽會,保障產業生存權
檳榔產業涉及約250萬從業人員,其中多數為弱勢家庭和地方小農。業者表示,倉促立法將對這些家庭的生計帶來毀滅性影響,恐引發大規模失業潮。為此,他們要求衛福部立刻召開公聽會,聽取產業界意見,並在充分溝通與評估後調整政策方向,避免對民生經濟造成重大衝擊。
產業轉型需要長遠規劃
檳榔業者建議,政府應推出具體且長遠的產業輔導計畫,引導檳榔產業朝正向發展。例如,探索檳榔的藥用價值及相關應用,以兼顧公共健康與經濟發展。他們也建議提供緩衝期限及政策宣導,使從業者有充分時間適應轉型過程。
捍衛公平競爭與民眾選擇權
業者批評專法可能違反公平競爭原則,對檳榔產業施以過度干預,而未同等對待其他健康風險產業(如香菸與酒精),顯然不公平。此外,他們認為民眾有權選擇是否食用檳榔,政府應以健康教育取代行政干預,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陳情書】
一、主旨
針對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推動一案,檳榔產業工會及從業人員代表就產業現況提出符合政策推行實務之陳情建議。
二、陳情單位
大高雄檳榔包裝加工業職業工會、台南市檳榔包裝加工業職業工會、花蓮縣檳榔包裝加工業職業工會、南投縣檳榔包裝加工業職業工會、桃園市荖花荖葉包裝加工職業工會、桃園市荖花荖葉包裝加工職業工會、桃園市檳榔採收從業人員職業工會、高雄市檳榔包裝加工業職業工會、雲林縣檳榔包裝加工業職業工會、嘉義市檳榔包裝加工業職業工會。
三、具體訴求
1.完善原有機制:
停止對檳榔產業施加專法限制,完善或強化現行法規進行合理管理。
2.暫緩立法程序:
若仍需立法,請舉辦聽證會或公聽會,廣納相關業者的意見,審慎評估後進行調整與修正。
四、總則說明
1.切勿將相對性事務絕對化
自70年代起檳榔之使用人口自20%逐年下降至僅存4%,而口腔癌罹患率卻逐年上升,代表口腔癌之致癌因素仍有諸多複雜成因,如與吸菸、飲酒及其他偏差之飲食習慣有關。嚼食檳榔與口腔癌雖有較高之相關聯性,但任何食品、人工添加物及藥劑皆有過與不及而造成之健康問題,在立法基礎上不應賦予絕對化之標準。
2.堵不如疏的產業輔導政策
檳榔之種植面積僅次於稻米,相關從業人員保守估計約為250萬人,其中不乏弱勢及高關懷群體,攸關百姓生計應當謹慎為之。而檳榔之使用並非僅有單一方式,同時亦具備藥用價值,相較於嚴令禁止,如何輔導產業轉型、向對社會有益處之方向發展更為重要。因此應先有長遠且完備之產業輔導規劃,再來制定相關法規與罰則較為適切。
五、產業意見
1.廣納產業界意見
影響重大民生與就業議題的法案,未經與一定比例之相關權益關係人進行溝通或舉辦公聽會之前,倉促送交立法恐將引發強烈反彈。
2.具備長遠性之產業輔導規劃
檳榔產業相關作物具備藥用價值,有研究指出可以降低精神焦慮、消炎、整腸胃的效果。期望政府對此能夠推出產業輔導規劃,逐年引導檳榔產業正向發展。
3.具備緩衝期限之政策宣導
針對多數為攤販或小規模營業人型態之產業現況,鑒請優先擬定營業登錄之條件、程序、應登錄之事項辦法,使從業者有辦法可依循,於此之前法案不應匆促上路。
4.具備客觀性之數據調查
建議衛福部公布口腔癌致病的另外20多項因子,提供消費者更嚴謹之研究及防治狀況,並將其他可能因子納入口腔黏膜篩檢表,若僅考量嚼食檳榔與吸煙習慣,將導致口腔癌之統計結果失真,忽略其他致病因子。
5.避免齊頭式平等造成社會紛爭
傳統檳榔產業之生產、加工、包裝及販售過程,所有家庭成員投入工作為小農、家庭式攤販之常態,若未成年之成員協助家計是否違法需謹慎研議。
6.明確立法之基礎邏輯及主管機關
檳榔該歸屬於農業部所認定之農作物,還是歸屬於衛福部所認定之食品原料?農作物本身應當為中性,其用途則有討論空間。建議先針對檳榔之類別歸屬確立後,再行立法更為適切。
7.避免陷入極權專制之文化、傳媒控制窘境
草案中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二條及第十六條是否過度製造「檳榔恐懼」而違反民主國家之自由市場原則,鑒請再研議。
六、法界意見
1.檳榔產業對社會經濟的重要性
檳榔產業是台灣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涉及農民、生產者及相關銷售業者,對地方經濟發展起著關鍵作用。許多農民依賴檳榔產業維生,若專法限制施行,將可能引發失業潮,對農村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法源依據】
憲法第15條生存權、工作權、財產權:任何法律或行政措施不得侵害人民的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若以專法限制檳榔產業,將直接影響農民與業者的生計,構成對財產權的侵害。
憲法第15條職業自由:政府若以專法限制檳榔產業,將直接剝奪檳榔種植者及銷售者的職業自由,構成違憲。
【實務引用】
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同婚釋憲)指出:「法律限制人民權利,應符合必要性原則及比例原則。」此解釋雖針對婚姻自由,但同樣適用於經濟活動領域,主張限制檳榔產業並非唯一、必要手段。
司法院釋字第514號解釋指出:「國家應保障人民選擇職業的自由,法律限制須符合比例原則。」
2.缺乏合理性及比例原則
現行法規(如食品安全法或消費者保護法)已足夠規範檳榔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無需額外設立專法。政府應針對健康危害進行教育與宣導,而非直接透過限制生產或銷售來解決問題。
【法源依據】
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任何限制應符合「適當性」、「必要性」及「狹義比例原則」。若政府僅針對檳榔產業設立專法,可能違反比例原則,因健康危害可透過其他方式如教育宣導解決。舉例:政府對香菸、酒精僅進行管制,而非全面禁止,針對檳榔設專法顯然不合理。
【實務引用】
司法院釋字第514號解釋提到:「為防止危害公共利益之措施,不得對人民之自由造成過度侵害。」檳榔產業亦屬自由市場,專法恐屬過度干預。
3.對公平競爭及市場自由的影響
專法的施行可能加劇市場不公平競爭,對檳榔業者的生計造成影響,違反自由市場的基本原則。此舉或將違反憲法保障的營業自由權,損害市場的正常運作。
【法源依據】
憲法第7條(平等權),對檳榔制定專法而未同等對待其他具有健康風險的產業,構成差別待遇,違反平等權。台灣市場屬自由經濟體制,政府若強行干預特定行業,將對市場競爭與自由經濟造成負面影響。政府應促進市場自由競爭,避免不必要的干預。舉例:香菸與酒精同樣對健康造成危害,但政府未訂立「香菸專法」或「酒精專法」,針對檳榔立法顯然不公平。
【實務引用】
司法院釋字第485號解釋強調:「立法者不得任意為差別待遇,除非具有正當理由並與達成政策目的間具有實質關聯。」
4.保障民眾知情權及選擇權
民眾應擁有選擇是否食用檳榔的權利,政府應重視健康風險的教育,而非剝奪民眾的選擇權。
(屏東縣檳榔團體提供)
延伸閱讀:
衛福部1/19新聞稿:衛生福利部研擬「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以減少國民健康危害為目的,各界對草案關切重點及建議,將一併納入考量
https://www.mohw.gov.tw/cp-16-81273-1.html
農業部:檳榔管理方案簡介(103年12月 第270期)
https://www.moa.gov.tw/ws.php?id=2502315
推動檳榔管理法:以農業部為主管機關,建立綜合性檳榔產業管理架構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82e3c117-0639-4653-a844-8fdac3b775dd
全台立委選區、電話:https://www.ly.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09
《第一次檳榔專法協調會》自救會感謝民進黨立委陳冠廷、立委蔡易餘、立委莊瑞雄、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屏東縣長周春米、政委陳時中、行政院雲嘉南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李碧菁、嘉義縣議員莊信宗、嘉義縣議員江季珍、梅山鄉代表林振煌。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4370060055913/posts/1832390594253843
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 廖偉翔質疑衛福部流於形式
https://vapetaiwan-media.com/news/betel-nut-law-legislation/
檳榔捐不可行!世衛減害專家建議改徵檳榔稅支持防治政策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98988
憂檳榔專法衝擊生計 屏東業者自救會向國民黨立委蘇清泉陳情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50119018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