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未發生電子菸爆炸事件 國內小菸主機風險低 但須防範黑市產品
近期,國內媒體關注電子菸爆炸事件,部分報導引用國外案例,提醒民眾電子菸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然而,根據現有資料,台灣目前尚未發生電子菸爆炸導致傷亡的案例,分析國際間的電子菸爆炸事件,絕大多數事故均涉及「大菸主機」(高功率可調式電子菸設備),而非台灣市場流通的「小菸主機」(封閉式或低功率電子菸設備)。
大菸主機 vs. 小菸主機:爆炸風險有別
過去發生的電子菸爆炸事件,如2018年美國佛州的死亡案例,均與大菸主機有關,這類設備通常使用外接可更換的高功率18650或21700鋰電池,若消費者使用來路不明的電池或不當充電,可能導致短路、過熱,甚至爆炸。
相較之下,小菸主機採用封閉式電池設計,通常為內建鋰電池,且功率較低,至今國際上未有小菸主機爆炸傷亡的案例。這類產品因電池容量較小、功率受限,相對降低了熱失控與爆炸風險。
台灣未進行電子菸產品檢驗 黑市產品恐成隱憂
儘管國際間對電子菸電池安全性有所規範,如英國、美國皆對合法電子菸產品進行電池安全測試與認證,但台灣目前並未針對電子菸主機進行電子產品安全檢測,且由於《菸害防制法》全面禁止電子菸,導致合法產品無法通過經濟部的電子產品安規審查,不排除有不肖業者私下走私來路不明的電子菸主機,可能含有劣質電池或無法保證電路安全,增加爆炸風險。
專家呼籲:應強化檢驗機制 打擊黑市不良產品
台灣電子菸市場因政策限制,消費者難以取得合格檢驗的產品,可能反而助長黑市流通。專家建議,政府應加強對電子產品的安全監管,針對市場流通的電子菸主機進行安全檢測,防止不良產品流入市場,確保消費者安全。
未來,如何在公共衛生與產品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將是政府與社會需共同面對的議題。電子菸的安全問題不應僅以「一禁了之」處理,如何有效管理並杜絕黑市產品,才是降低潛在風險的關鍵。
延伸閱讀: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新聞稿2025/02/07-別讓電子煙成為口袋裡的蜂炮!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878&pid=18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