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6

台灣菸草減害研究院Google Drive下載

作者:DR. DEREK YACH AND DR. DELON HUMAN

校正: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2025.10.21

資料來源:https://tobaccoharmreduction.net/global-lives-saved

英文原始報告連結

官方AI簡中翻譯

一、全球菸草控制的十字路口:現行策略的困境與革新的迫切性

1.1 儘管全球在菸草控制方面取得了長期進展,但吸菸每年仍導致超過800萬人死亡,使其成為當代最嚴峻的可預防死亡原因。傳統的菸草控制措施雖功不可沒,但其成效已然停滯。我們正面臨一場公共衛生策略的僵局,這場僵局正導致數百萬本可避免的死亡。全球衛生界曾設定在2025年前將菸草使用率相對降低30%的目標,然而根據目前的趨勢,我們僅有望達成25%的減幅。這一令人失望的現實,不僅凸顯出現行框架的侷限性,更揭示了尋求創新策略以挽救生命的絕對迫切性。

1.2 本白皮書的核心論點是:要有效突破當前的困境,加速降低因吸煙導致的死亡率,關鍵在於將「菸草減害」(Tobacco Harm Reduction, THR)等21世紀的創新策略,整合至現有的全球菸草控制框架之中。菸草減害策略旨在為那些無法或不願戒除尼古丁的成年吸菸者,提供危害遠低於傳統燃燒式香菸的代用品。本白皮書旨在以堅實的科學證據與嚴謹的數據模型為基礎,為全球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份清晰、務實且可行的行動藍圖,以期在未來數十年內挽救數千萬乃至上億人的生命。

1.3 為充分理解此一挑戰的規模與複雜性,下一章節將深入分析全球菸草使用的最新數據與流行病學現況。

二、菸草流行病學的全球現況與挑戰

2.1 制定任何有效的公共衛生政策,都必須始於對問題的精準掌握。本章節的戰略目的,即是透過宏觀數據,揭示全球菸草使用的分佈、趨勢,以及其對人類健康造成的沉重負擔。唯有清晰地認識問題的嚴重性與複雜性,我們才能制定出更具針對性與影響力的干預措施。

2.2 數據顯示,全球菸草使用率正呈現下降趨勢,但進展極不均衡。自2000年以來,全球成年人的菸草使用率已從約三分之一降至五分之一。然而,全球仍有高達12.5億的菸草使用者。這一積極趨勢在高收入國家尤為顯著,但在部分中低收入國家,例如剛果、埃及與印尼,菸草使用率卻不降反升,或陷入停滯。這種差異化的趨勢,正是全球整體目標未能達成的主因,凸顯了採取超越現狀的創新方法的必要性。

表一:部分國家成年人菸草使用率比較(依性別區分)

國家 (年份)男性菸草使用率 (%)女性菸草使用率 (%)
印尼 (2021)65.5%3.3%
中國 (約2018)47.6%1.9%
美國 (2022)22.9%15.8%
保加利亞 (2019)37.6%20.7%
尼日利亞 (2022)5.4%0.4%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健康觀察、全球成人菸草調查及各國調查 (2018-2022)。

上表數據揭示了巨大的地區性與性別差異。在印尼和中國,男性吸菸率極高,而女性則因文化規範等因素,使用率相對較低。相較之下,在美國,整體使用率較低,性別差距也明顯較小。這些數據提醒政策制定者,菸草控制策略必須因地制宜,充分考量各國的社會文化背景。

2.3 儘管全球吸菸率有所下降,但由於人口的持續增長,菸草導致的死亡負擔仍在加劇。1990年,全球每年約有400萬至500萬人死於菸草相關疾病;到了2019年,這一數字攀升至驚人的800萬。若目前的趨勢持續,預計到2030年,年死亡人數將逼近1000萬。更令人警惕的是,菸草每年導致的死亡人數,已超過愛滋病、結核病和瘧疾的總和。其中,約80%的死亡案例發生在亞洲與低收入國家,僅中國每年就有約170萬至240萬人死於菸草相關疾病。這場公共衛生危機的代價,正由全球最脆弱的群體不成比例地承擔。一個冷酷而急迫的現實是:未來數十年內,幾乎所有因吸菸導致的過早死亡,都將發生在今天已經在吸菸的人群中。預防青少年吸菸的全部健康效益要到2060年後才能完全顯現,這使得為當代成年吸菸者提供有效減害方案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2.5 鑑於此一嚴峻現實,公共衛生界必須尋求並採納能夠從根本上改變這一悲觀軌跡的實證性典範轉移。下一章節將探討一個極具潛力的創新策略。

三、典範轉移:菸草減害的科學實證與成功案例

3.1 本章節將介紹菸草減害(THR)這一創新的公共衛生策略。它並非要取代傳統的菸草控制措施,而是作為其強而有力的補充。透過分析其背後的科學原理,以及在真實世界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我們將論證菸草減害具備改變遊戲規則的潛力,能為全球數億仍深陷菸癮的成年人提供一條通往更健康未來的可行路徑。

3.2 菸草減害的核心概念極為明確:菸草的主要危害源自「燃燒」過程所產生的數千種有毒化學物質,而非尼古丁本身。因此,透過提供不涉及燃燒的代用品,如電子菸、加熱菸草產品(HTP)、尼古丁袋等,可以大幅降低使用者接觸到的有害物質。研究模型顯示,從傳統香菸轉換至這些代用品,使用者接觸的毒素可減少約80%,相關健康危害則可降低約70%。

3.3 權威的科學研究已證實減害產品在幫助戒煙方面的顯著成效。其中,最具說服力的證據來自於全球公認的考科藍文獻回顧(Cochrane Review)。該研究提出了「高確定性證據」:如果100名吸菸者使用傳統尼古丁替代療法(如貼片或口香糖)戒菸,約有6人能成功;若他們使用尼古丁電子菸,則約有8至12人能成功。這意味著尼古丁電子菸的戒煙成功率最高可達傳統療法的兩倍。其成功的原因在於,這些新產品不僅能滿足使用者對尼古丁的生理需求,同時也兼顧了吸菸所涉及的行為與感官層面的習慣,從而提供了更全面、更有效的代用方案。

3.4真實世界證據:減害策略的國家級成功案例

理論上的潛力已在現實世界中得到驗證。以下國家的經驗,為菸草減害策略的有效性提供了強有力的佐證:

• 瑞典: 瑞典即將成為全球第一個成年人每日吸煙率低於5%的國家,其菸草相關死亡率亦為全歐洲最低之一。這一非凡成就,主要歸功於無煙菸品「鼻菸」(snus)的普及。數十年來,大量瑞典男性選擇使用鼻菸作為傳統香菸的代用品,從而避免了燃燒菸草帶來的絕大部分危害。

• 日本: 自2015年加熱菸草產品(HTP)在日本市場普及以來,該國的傳統捲菸銷量在短短八年內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約50%的驟降。這一驚人的市場轉變,被許多公共衛生專家譽為一項「卓越的公共衛生勝利」。

• 美國: 近年來,電子菸已被證實有助於美國青少年及成年人吸菸率的快速下降,並成為最受歡迎的戒煙輔助工具,顯示了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廣泛潛力。

3.5 既然菸草減害策略在科學理論與國家級實踐中均展現出巨大潛力,那麼,若將此策略在全球範圍內推行,其可能挽救的生命數量將會有多龐大?下一章節將透過嚴謹的模型預測,為我們揭示答案。

四、模型預測:整合創新策略可於2060年前挽救一億生命

4.1 本章節的核心貢獻,在於將菸草減害的潛在效益從理論轉化為具體的、可量化的生命數據。我們將展示由全球頂尖專家進行的「挽救生命」(Lives Saved)系列研究的震撼性模型預測結果。這些數據不僅是冰冷的數字,更是數千萬個家庭免於破碎的希望,旨在為全球政策變革提供最堅實、最有力的支持。

4.2 「挽救生命」系列報告的研究方法,是比較兩種截然不同的未來情境:第一種是「維持現狀」,即僅依賴現行的傳統菸草控制措施;第二種則是「整合創新」,即在現有措施的基礎上,額外推廣菸草減害策略、改善戒菸服務,並加強肺癌等相關疾病的早期篩查。

4.3 該系列研究的核心發現驚人地一致:整合創新策略能使挽救的生命數量「翻倍」。僅在模型分析的23個國家中,相較於維持現狀,採納整合策略到2060年就可額外避免超過1400萬例的過早死亡。這意味著,透過擁抱創新,我們能比以往多拯救一倍的生命。

表二:採納減害策略後至2060年可額外挽救的生命預測(部分國家)

國家至2060年可額外挽救的生命數 (預測)
全球總計~100,000,000
中國~13,000,000
美國~1,800,000
印尼4,616,000
日本2,040,000
巴西1,364,000
巴基斯坦1,200,000
資料來源:《挽救生命》系列報告, 國際減害專家, 2022-2025。註:全球總計、中國及美國的數據為基於全球模型的近似外推值。

4.4 此模型的重大意義在於,它清晰地揭示了歷史性的機遇。研究顯示,潛在的死亡率下降中,約有一半來自傳統的菸草控制措施,而另一半則來自於菸草減害的額外貢獻。換言之,菸草減害策略使我們能夠挽救的生命數量增加了一倍。若將研究結果外推至全球,整合創新策略有望在2060年前拯救超過一億人的生命,這相當於每年減少300多萬例因菸草導致的死亡。我們必須強調,這些被挽救的生命,正是「今天的成年吸煙者」。這一目標並非遙不可及,模型指出,如果全球11億吸菸者中僅有約20%在未來10至15年內轉向使用低風險產品,到2060年,全球菸草死亡人數即可減半。這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個雄心勃勃且可實現的具體目標。

4.5 正如報告的主要作者、世界衛生組織無菸倡議前主任德瑞克·亞克博士(Dr. Derek Yach)所指出的:

「世界衛生組織的菸草控制框架未跟上科學和技術進步……是時候承認更安全代用品的潛力,並優先考慮減害。」

4.6 模型已經為我們清晰地描繪出一個宏偉的願景。接下來的關鍵問題是,我們應如何透過具體的政策與策略,將這一挽救億萬生命的宏圖化為現實。

五、行動藍圖:實現2060年目標的具體政策建議

5.1 本章節旨在提供一套全面、務實且基於科學證據的政策建議,其功能是作為一份清晰的行動框架,供世界衛生組織(WHO)、各國政府及全球公共衛生機構參考。抓住挽救億萬生命的歷史性機遇,需要的不僅是願景,更是果決的行動。

5.2 核心建議一:將菸草減害正式納入WHO《菸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 的核心範式 現行的FCTC主要聚焦於預防菸草使用和鼓勵徹底戒煙。我們主張,FCTC應更新其指導原則,與時俱進,正式承認「菸草減害」是與「預防」和「戒煙」並列的第三大支柱。這意味著,公約應鼓勵締約國為那些無法或不願戒煙的成年吸菸者,提供並推廣更安全的尼古丁代用品。

5.3 核心建議二:採納與風險成正比的智慧監管框架 各國政府應摒棄「一刀切」的禁令式思維,轉向以科學為基礎的智慧監管。政策的核心原則應是:讓更安全的產品更容易獲得,同時讓最致命的燃燒式香菸更難獲得。我們推薦採納「RESET」框架,其包含五大關鍵原則:

• R (Risk-based): 基於風險的監管 對不同產品實施與其健康風險相稱的監管措施。例如,對香菸要求嚴厲的圖形健康警示,而對風險較低的電子菸則提供準確的相對風險資訊。

• E (Ensure intended use): 確保預期用途,嚴防青少年使用 實施並嚴格執行年齡驗證、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規範營銷標準等措施,確保減害菸品僅被用於幫助成年吸菸者轉換。

• S (Safety and quality): 建立安全與品質標準 為電子菸油、設備及其他替代品制定強制性的產品安全與品質標準,涵蓋成分、製造過程及排放物測試。

• E (Environmental): 考量環境因素 規劃廢棄物管理方案,例如電池回收系統,以減少一次性產品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使其符合可持續發展目標。

• T (Traceability and taxation): 建立可追溯系統與風險相稱的稅收政策 實施追蹤系統以打擊非法貿易,並採納風險導向的稅收政策,即對高風險的傳統香菸徵收高額稅,對低風險的代用品徵收較低稅,以經濟槓桿鼓勵轉換。

5.4 其他關鍵輔助策略 要最大化減害策略的成效,還需以下三項策略相輔相成:

1. 加速基於科學的決策: 政策制定必須基於最新的科學證據,而非意識形態或過時的假設。各國應持續投入獨立研究,監測減害產品的長期影響,並根據證據的演進靈活調整法規。

2. 鞏固傳統菸草控制措施: 菸草減害是現有MPOWER策略的補充,而非取代。各國應繼續強化傳統措施,例如提高香菸稅、擴大無煙環境、禁止菸草廣告等。將高香菸稅與低代用品稅結合,能創造強大的經濟誘因,引導消費者做出更健康的選擇。

3. 動員醫療專業人員參與: 醫療體系是推動減害策略的關鍵一環。應更新臨床指南,鼓勵醫生向無法透過傳統方法戒菸的患者,提供關於減害選項的專業建議。同時,應大力推廣針對高風險吸菸者的肺癌早期篩查,以提高存活率,進一步減少過早死亡。

5.5 政策的藍圖已經清晰,行動的路線圖也已明確。最後,成功的關鍵將取決於全球領導者的政治決心與行動力。

六、結論:一個需要遠見與領導力的歷史性抉擇

6.1 全球正處於菸草控制的歷史性十字路口。一方面,是每年800萬人因吸菸而死亡的嚴峻現實,以及現行政策框架已顯露出的疲態;另一方面,是科學創新為我們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機遇。

6.2 本白皮書的分析清晰地表明,菸草減害策略並非空想,而是建立在堅實科學證據與成功實踐基礎上的可行路徑。模型預測的「到2060年挽救超過一億人的生命」這一核心數據,揭示了此策略的巨大潛力。除了疫苗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其他公共衛生干預措施,能夠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可負擔的成本,實現如此顯著的健康效益。如果我們能在未來10到15年內,成功引導全球20%的吸菸者轉向更安全的代用品,我們就能將菸草的死亡人數減半。

6.3 為此,我們在此發出明確的行動呼籲。我們敦促全球政策制定者與公共衛生領袖,在即將到來的《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第11屆締約方會議(FCTC COP11)等關鍵國際場合,展現出非凡的勇氣與遠見。這不僅是一項政策選擇,更是對全球數億生命的責任。現在是時候擺脫過去那種非黑即白、「戒菸或死亡」的僵化思維,轉向一個擁抱創新、同情與科學證據的「戒菸和/或嘗試更安全替代品」的新範式。我們正處於一個可以主動改寫公共衛生史的時刻。

6.4 這項任務艱鉅,但其回報無可估量。正如德里克·亞奇博士所言,這是一個需要立即行動的時刻:

「我們不能等待奇蹟……拯救生命需要大膽行動。讓我們團結起來,致力於一個由減害引領的無煙未來。」

 FB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