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毒論壇高調登場 專家籲法務部正視「毒品減害」 別讓反毒淪為政治粉飾
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27日與法務部、衛福部、台灣毒品處遇政策研究學會等單位共同舉辦「2025台灣司法毒品處遇整合論壇」,宣稱「防制見成果」,然而多項法務部資料顯示,二級毒品問題不減反升,新興毒品氾濫、青少年施用趨勢上升,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批評相關單位選擇性揭露數據、粉飾太平,忽視國際主流的「減害策略」,反讓反毒淪為政治表演。
根據法務部最新統計,雖然毒品新生人口相對下降,但二級毒品(如安非他命、K他命等)案件比例卻逐年攀升,近三年查獲量與施用人口均創新高,執行面上,施用者再犯率雖短期下降,但戒治成效有限、社區復歸支援不足,使毒品問題呈現「外降內升」的假象。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明確指出,單純「懲罰性禁制」的反毒政策無法解決藥癮問題,應引入世界衛生組織所倡議的「減害策略(Harm Reduction)」理念,結合教育、醫療與社會復健,逐步降低使用風險與社會成本。然而,台灣現行政策仍偏重司法處遇與刑罰管理,欠缺以公共衛生為核心的系統性改革。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指出:「辜仲諒與法務部、衛福部高調開論壇,卻忽視數據惡化的現實,這不是反毒,是政治化的公關活動,政府應勇於面對政策失靈的現況,重新檢討『禁止優先、治療次之』的思維,導入以毒品減害為導向的實證策略。」
王郁揚強調,毒品減害應如菸草減害一樣,從「全面禁止」走向「風險管理」與「行為矯正」,例如:
- 對高風險族群導入醫療減害機制(如替代療法與心理治療並行);
- 建立數據公開平台,揭露各級毒品查緝與治療成效;
- 推動科學化的毒品分類與政策分級,避免以情緒或道德主導政策;
- 與國際機構合作,引進具成本效益的戒癮輔導與社區支持模式。
「真正的反毒不是喊口號,而是要讓數據變乾淨、讓人重回生活。」王郁揚說。
中信反毒教育基金會自2015年成立以來,確實為毒品防制投入不少資源,但專家提醒,當基金會的活動逐漸成為政府政績展示的平台時,其教育與倡議價值也將被稀釋,反毒論壇若不回歸「誠實面對問題、勇於揭露真相」的初衷,即使場面再盛大,也難以真正減少毒害、挽回民眾信任。
延伸閱讀:
法務部反毒大本營
https://antidrug.moj.gov.tw/sp-cmcp-47-35-2.html
十年有成!辜仲諒攜手產官學及國際專家舉辦論壇
中信反毒教育基金會攜手法務部、衛福部、台灣毒品處遇政策研究學會等,共同舉辦國際反毒論壇,中信反毒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法務部長鄭銘謙、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等人親自出席。
https://wantrich.chinatimes.com/news/20251027900637-42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