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0

運動防護專業30年發展 工作供過於求仍面臨勞權挑戰

0

圖:運動防護專業知識 Athletic Training。

運動防護專業在台灣耕耘三十餘年,從早期工作機會稀少到如今市場需求增加,看似蓬勃發展的背後,卻仍存在諸多勞動權益極待解決的問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首席運動防護員張雅婷近日撰文指出,超時工作無加班費、專業價值未反映在薪資上、缺乏透明工作契約等問題,使許多防護員面臨權益保障不足的困境。

熱情填補產業缺口 勞動權益卻被忽視

張雅婷在文章中分享了她曾因行政流程延遲而長達122天未領到薪資的親身經歷,「當時我戲稱自己已然從運動防護員轉職成運動防護志工,並開始考慮要罷工直到獲得應有的工作報酬。」這樣的窘境並非個案,而是反映出整個產業生態未臻健全的現實。

贊助商連結
無煙台灣基金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助理教授黃昱倫編修並發表的這篇文章指出,隨著專業發展階段不同,運動防護領域面對的難題也持續轉變。當就業市場工作機會越來越多時,防護員們應從過去的「先求有」,開始思考如何「再求好」。

普遍存在的勞動困境

文章歸納了運動防護員普遍面臨的三大勞動權益問題:

首先是超時工作卻沒有明確的加班費機制。一位在HBL球隊工作的防護員表示,他的休假時間常因選手假日加練而需調整,甚至休假日常在最後一刻才確認。當他向球隊提出困境時,竟被告知「如果你沒有辦法配合,想來我們球隊的防護員還有很多」。

其次,專業價值未能反映在薪資待遇上。在賽會防護工作市場,常有主辦單位給出與超商店員時薪相近的工作報酬,甚至有招募國外移訓隨隊防護工作僅標示「食宿、機票全包」而未提及薪資,彷彿專業服務應視為「免費的熱情奉獻」。

第三個問題是缺乏透明、清楚的工作契約。多數賽會工作或短期隨隊的工作邀約都不具備正式文書契約,使防護員在勞資爭議發生時難以主張自身權益。一位防護員分享,當他承接單項協會委託出國移訓的隨隊防護工作時,抵達機場才發現協會在薪資計算上不僅扣除出發和返國兩日的酬勞,還主張國外期間遇到週末不支付薪水。

籌組工會成為可能解方

面對這些困境,文章提出工會可能是勞工集結力量的有效工具。「當我們以個別勞工的身份試圖爭取更好的待遇時,資方往往是那堵高牆,我們無力推倒。工會,就是勞工集結力量的工具,讓我們的聲音有機會真正被聽見。」張雅婷寫道。

工會可為防護員提供三項主要功能:代表勞工與雇主協商訂定團體協約、在協商無效時合法啟動罷工,以及影響政策推動勞工法令保障。以去年瓊斯盃男女籃出場費標準不一的爭議為例,最終就是由職籃工會代表選手出面協商,才讓問題獲得正視。

專業發展需要更完善的勞動環境

黃昱倫指出,當運動員都朝著改善勞動條件的方向前進,作為輔助角色的運動防護員更應積極完善自己的勞動權益。根據《工會法》規定,只要具備30位勞工以上發起連署,組成籌備會後公開徵求會員、擬定章程並召開成立大會,再向主管機關申請即可合法成立工會。

「組織工會的程序並不是最困難的部分。最難的是要有一群在繁忙工作下,還能積極為自己的勞動權益站出來的防護員。」張雅婷總結道,「唯有人數夠多的防護員願意並肩站在一起,運動防護專業才有機會慢慢長成一個穩固的共同體。」

【單位背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一直致力於培養專業運動相關人才,並促進運動科學與實務的發展。黃昱倫助理教授擁有Oregon State University人體運動學神經運動力學組博士、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運動傷害防護碩士等學術背景,並曾任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Eau Claire人體運動學系助理教授。張雅婷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首席運動防護員,長期關注運動防護專業的發展與從業人員權益。

參考資料:

運動防護專業知識-守護運動員,也要守護自己——搶救防護員的勞動權益大作戰!

PODCAST-運動防護生態學 🔭Athletic Training Ecology🔭

 FB留言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